一、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1、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吗?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
2、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故宫在清朝迁都北京后,被称作“陪都宫殿”,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1961年,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沈阳故宫博物院原名“东三省博物馆”,馆址设于沈阳故宫宫殿群中。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尚有盛京宫殿、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或奉天宫殿之称谓。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现今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4、建筑价值盛京皇宫建筑布局是天命、天聪至崇德及乾隆三个时期积累式布局,虽总体上看比较协调,但难免存留各时期特征。东路明显地体现了后金八旗制度,同时也体现了满族固有的民族特色和蒙、藏其他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相融合的开创性布局。中路充分表现了满族及其先世长期的居住习俗,同时吸收了汉文化前朝后寝的宫殿布局。从盛京皇宫东路布局看,大政殿居中控制整个空间,两侧排列的十王亭呈“八”字微微向外敞开,在视觉上使大政殿更为深远。这种布局及空间处理方式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仅此一例。其内部不再分割,空间开阔,气势恢宏,与欧洲有些大型建筑区域的空间处理方式颇有相似之处
5、沈阳故宫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满族不断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
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沈阳故宫
1、在沈阳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那是具有浓厚的满族特色和中国东北地域建筑特色。沈阳故宫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说到这是不是对沈阳故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走进沈阳文化看看吧。
2、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清顺治元年,清朝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3、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4、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5、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6、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7、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1955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沈阳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改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三大看点饶有趣味
1、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赛事的沈阳市,最靓丽的旅游名片是沈阳故宫。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皇家宫殿建筑群有着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独特魅力。
2、据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介绍,尽管在“年龄”上沈阳故宫比北京故宫“小”219岁,其占地面积也仅为北京故宫的十二分之一,但沈阳故宫相对于北京故宫有三大看点。
3、第一看点是显示清初君臣合署办公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与北京故宫皇帝端坐的“太和殿”不同,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实际是清初统治者举行大型政治活动的办公“大衙门”和发布政令的“广场”,反映了清初满族社会“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因而成为独一无二的建筑式样。
4、第二看点是与北京故宫相反的“宫高殿低”。北京故宫的三大殿都建在高大台基之上,是中原建筑文化和皇权至上的象征。而沈阳故宫为满族人所建,满族先人是山地民族,为避免野兽攻击和瞭望敌情,其居住区一般都选在高台之上。沈阳故宫一脉相承,“清宁宫”等后宫五妃的住所均建在人工堆砌的高台之上,而皇帝议事的宫殿则建于平地。
5、第三个看点是300多年前的“地热”取暖。在皇太极夫妇居住的“清宁宫”,室内北、西、南三面均有火炕(俗称“万字炕”)。考虑到房子的冬季保温问题,工匠特地把锅灶的烟道设计在地面之下,用来烘热地面、增加室温,既环保又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