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恐龙的蜥蜴(什么动物跟鳄鱼长得很像)

长得像恐龙的蜥蜴(什么动物跟鳄鱼长得很像)

像乌龟的恐龙是什么龙,尾巴还有个锤子似的

甲龙是甲龙科的一个属,只有其中一种被称为大脸甲龙。甲龙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地层发现的,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尽管甲龙的骨骼尚未完全发现,但通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

甲龙的坚硬盔甲本质上是硬化的皮肤,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但它与骨骼形成的乌龟壳相距甚远。它对叮咬十公吨的霸王龙的作用有限。其他甲龙科也有它的特征,例如重型装甲车和巨大的尾槌。

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

甲龙,与大部分现代的陆地动物相比,是非常大型的。一些科学家估计其长度约为9米。甲龙是四足行走,后肢较前肢长。头颅骨扁平呈三角形,宽度大于长度。

已知最大的头颅骨有64.5厘米长及74.5厘米宽。甲龙是草食性的,有着很小型像树叶的牙齿,适合咬碎植物。头颅骨及身体其它部份的骨头是闭合的,以加强其力量。甲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装甲,包含了坚实的结节及甲板,嵌入在皮肤上。在鳄鱼及一些蜥蜴身上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装甲。

扩展资料:

各种甲龙的“装甲”,并不是乌龟壳那样的整体,而是由大大小小的甲片组成的。它们从颈部直到臀部,都覆盖着由坚硬鳞片构成的皮肤,皮肤之间有整齐排列的大块骨板、小块结节,骨板和结节之上还有厚实的角质层,这种结构被称为“皮内成骨”。

在今天的鳄鱼和某些蜥蜴体表,也有类似的皮内成骨结构,只是没那么结实。甲龙类的头部,也在厚实的头骨表面覆有甲片,包头龙等部分种类还在眼睛上、下方长有向外突出的骨质脊,可以保护眼睛免受攻击。

在显微镜之下,甲龙的甲片结构也十分精妙。这些坚硬的骨板和结节,内部并不是实心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骨胶原纤维组织,纤维之间相互编织,如同一件轻巧又坚韧的防弹衣,不会把它们压得走不动路。

甲龙类有30多个属,活跃在白垩纪晚期,尤其是“族长”—甲龙与著名的暴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点,因此总是和暴龙一起出现在科普书籍。

影片中。按照常见桥段,暴龙总是小心翼翼地绕着甲龙转圈,甲龙则毫不畏惧地甩动尾锤迎敌。只要暴龙胆敢发起攻击,结局往往是狠狠挨上一记尾锤,不是断腿就是被震出内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龙

脖子又细又长的恐龙叫什么龙

脖子又细又长的恐龙可能是:

梁龙:梁龙(学名:Diplodocus),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发现。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扩展资料: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东方译名这种语境里的“龙”特指该希腊语蜥蜴家族,如主龙、暴龙、异齿龙、梁龙、霸王龙、翼龙、三角龙等。就像“壁虎”的虎字是转用性质。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间。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研究指出恐龙的体重平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恐龙

蜥蜴是恐龙进化而来吗

蜥蜴不是恐龙进化而来。

蜥蜴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4个部分。身体表皮为革质鳞,有些种类在鳞下还有小骨板,如石龙子、蛇蜥等。蜥蜴类动物牙齿细小,舌的形状、长短随品种而异。

眼睛较发达,有些种类还有颅顶眼,除多数壁虎外眼睑多能运动,穴居类型的眼睛多隐于皮下。其耳,鼓膜多显露,鼓膜发达。左右下颔骨以骨缝相联合,因此,口不能张开过大。多数蜥蜴有四肢,但有的只有前肢或后肢,指、趾末端有爪。有胸骨。

蜥蜴的种类繁多,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常见的蜥蜴种类中,金蛇全长16-22cm,尾巴细长,占身体的2/3。草蜥躯干长度最大达6cm,尾长可达躯干长的2~3倍,背部以棕色为主,鳞片有明显突起。

鬣蜥的种类较多,身体表面有齿状的鳞片,背部有刺状突起。有些种类的鬣蜥喉部长有一个气囊袋。变色龙的皮肤会根据周围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有超出体长的舌头和利于攀援的脚掌和尾巴。

扩展资料

蜥蜴变温动物,在温带及寒带生活的蜥蜴于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活动的变化。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

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个体蜥蜴的活动范围很局限。树栖蜥蜴往往只在几株树之间活动。据研究过的几种地面活动的蜥蜴,如多线南蜥等,活动范围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种类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刚孵出的蝘蜓(Sphenomorplus)多在孵化地水域附近活动,成年后才转移到较远的林中活动。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体型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鸟,其他蜥蜴为食物。巨蜥(Varanus)则可吃鱼、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蜥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