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正统(蒙古统一)

蒙古族的正统(蒙古统一)

大家好,蒙古族的正统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蒙古统一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蒙古族的正统和蒙古统一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通辽蒙古族纯正吗

1、通辽市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总人口310万,其中蒙古族138万,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是全国、全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2、因此,通辽蒙古族相对来说较为纯正。但是,由于地处汉蒙交错的地区,汉族人口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导致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混血现象。此外,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和交流。

清朝是蒙古族还是女真族还是满族

清朝是女真族、也是满族,因为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

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

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继承了努尔哈赤的汗位之后,改国号为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族。

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1635年,皇太极击败林丹汗后,夺得了传国玉玺。此后不久皇太极就将女真的族名改为满洲,这也就是现在满族的由来,满洲作为一个全新的民族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皇太极更改族名的时机把握的是恰到好处,结合皇太极在次年改国号为清,可以看出其高人一等的智慧。

皇太极得到的传国玉玺,就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在败出北京时带入蒙古的那一枚,这枚玉玺一直流落在蒙古地区。

传国玉玺是一个政权正统地位的象征,如果得到它,那就会极大的增强女真政权的号召力,皇太极便趁此良机将族名更改为满洲,目的是想通过族名的更改,摆脱其与女真的联系,减轻汉人对女真的敌对情绪,以利于实现其入主中原大业的完成。

在改族名为满洲的第二年,皇太极更是将国名改为清,进一步摆脱了与女真的联系,使清政权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反映出他不满足于历史上女真所建金国只有半壁江山的局面,其政治野心和抱负大大超出了他父亲的境界。

皇太极通过改族名和国号的行动,增强了满洲人的民族凝聚力,也使满洲民族的主要组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进一步摆脱原有地域和血缘的界限"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满洲新民族的统一意志和民族性格,为清军后来的南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度百科——清朝(中国历史朝代)

蒙古族的历史经历

蒙古族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时期、民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元朝灭亡后的蒙古诸部和蒙古国的独立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

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

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著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从此,中国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个部落而组成的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这个国家统辖的漠南、漠北地区,概称为蒙古地区,此地区各个部落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蒙古族这时从辽、金时期(916~1234)被统治的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

1368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

元朝灭亡后,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

15世纪,蒙古南北被达延汗重新统一,分东部蒙古为喀尔喀、兀良哈、鄂尔多斯、土默特、察哈尔、喀剌沁(永谢布)六部。

明末清初。蒙古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注意与明朝修好,发展贸易关系。

明末,女真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统一中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

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4、蒙古国的独立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沙俄在18世纪就对蒙古怀有领土野心。其官方刊物曾公开声称,俄罗斯在外蒙古有特殊使命,戈壁沙漠是帝国远东和东南部的天然边界。不过,当时沙俄的侵略重点在于鲸吞整个满洲(中国东北),对外蒙古的入侵还放在次要位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60年清朝政府被英法联军打败,沙俄强迫清廷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去大片的领土,并在蒙古地区攫取了许多特权。

1904—1905年,在辽东半岛爆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沙俄在同日本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失败,遂与日本签订了划分南北满洲势力范围的密约,把南满让给日本,换取日本承认它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继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率先与新中国建交之后,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6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8]

20世纪90年代前后,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蒙古人民共和国废除马克思列宁主义,改称蒙古国。政治上开始实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开始摆脱苏联70年的控制,人们在思想上掀起了恢复民族文化的浪潮。

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经济主要是狩猎与游牧,直到13世纪,蒙古族仍然有“围猎“的习俗。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畜牧经济是蒙古族主要的社会经济门类。

直到16世纪,在河流两岸有条件可供耕作的平川上,蒙古族人民才发展了畜牧饲养与农业混合的农耕经济。到20世纪初,各地蒙古族的区域经济可分为畜区、农区、半畜半农区。

关于蒙古族的正统,蒙古统一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