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回娘家有什么说法(几个节日不能回娘家)

六月六回娘家有什么说法(几个节日不能回娘家)

六月六回娘家有什么说法 传说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七夕情人节送男友礼物怎么过才浪漫

六月六回娘家有什么说法

传说一:与晋国卿狐偃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

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你可能感兴趣:七夕送什么礼物给喜欢的人跟暗恋对象表白

传说二:与翠花有关

相说:唐朝时候,关中泾阳县银王村,村里住着一个穷人王老五,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婚后,王老五老俩口就死了,家里留下一个女儿名翠花,和哥哥一起生活。翠花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候,提亲的人也不少。可翠花和离家五里路陈刘村一个羊娃从小相好,只是没有订下婚期。王老五在世时,因穷困潦倒,曾借下当地财主王银匠一笔帐债,共计20两银子,王银匠下了狠心,不给银子,就得许人,一心想娶翠花当他的小老婆,抵销一笔旧债。

翠花的哥哥是个爱钱如命的赌徒,认钱不认人,他逼翠花要嫁给王银匠,断了羊娃家这门亲。当时风俗是:“娶妙姑,六月六,事长久,三六九”。所以把续娶翠花的事定在六月六日。翠花姑娘暗地收拾衣物,又等了羊娃半夜,后半夜时辰,就背上衣物,手里拿着一个拐线拐子,把纺成的线一头拴在前门拴上,用拐子边走边绽,朝东南方向逃跑。

你可能感兴趣:七夕情人节礼品送什么给女朋友暖心情话

一两天功夫,翠花就跑到长安以南一个山上,等她到了山顶,遇到一位老道长,老道长在她头顶上摩压点化了一下说:“苦命的娃娃,你先在上台洞口歇息一会”。翠花刚一坐下,跟线追踪寻找她的王银匠家丁,翠花哥哥,羊娃家人都纷纷赶到山上。刚巧,他们碰上老道人,询问翠花姑娘去向,老道人顺手一指:“那就是你们要找的翠花姑娘”!这时,恰好日出,这一伙人赶到山顶,只见一只手,不见人身,翠花姑娘已经坐化了,只有一只手未化,伸向空中,手里还有一条白线。

此后,每年六月六日,翠花的哥哥和羊娃都要到山上来朝祭一回。说是接翠花的灵回娘家。去时,骑的毛驴,带的祭品,毛驴撒欢,回来时,毛驴空背,虽不见翠花人影,但毛驴周身冒汗,显得负重累累。人们都说:“翠花姑娘回娘家来了”!久而久之,泾河两岸,渭河两岸,都学着效这种做法,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总要把自己女儿接回娘家团聚,免得像苦命的翠花姑娘那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

导读:六月六要回娘家?农历六月六又称“回娘家节”、“姑姑节”,是妇女回娘家的节日。那么六月六要回娘家,你了解由来吗?民间有很多传说,我们来看看。

六月六要回娘家?

按民间风俗,六月六这天,妇女要回娘家消夏,所以也有把六月六这天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是妇女回娘家的日子。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呢?

传说一:与晋国卿狐偃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

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传说二:与翠花有关

相说:唐朝时候,关中泾阳县银王村,村里住着一个穷人王老五,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婚后,王老五老俩口就死了,家里留下一个女儿名翠花,和哥哥一起生活。翠花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候,提亲的人也不少。可翠花和离家五里路陈刘村一个羊娃从小相好,只是没有订下婚期。王老五在世时,因穷困潦倒,曾借下当地财主王银匠一笔帐债,共计20两银子,王银匠下了狠心,不给银子,就得许人,一心想娶翠花当他的小老婆,抵销一笔旧债。

翠花的哥哥是个爱钱如命的赌徒,认钱不认人,他逼翠花要嫁给王银匠,断了羊娃家这门亲。当时风俗是:“娶妙姑,六月六,事长久,三六九”。所以把续娶翠花的事定在六月六日。翠花姑娘暗地收拾衣物,又等了羊娃半夜,后半夜时辰,就背上衣物,手里拿着一个拐线拐子,把纺成的线一头拴在前门拴上,用拐子边走边绽,朝东南方向逃跑。

一两天功夫,翠花就跑到长安以南一个山上,等她到了山顶,遇到一位老道长,老道长在她头顶上摩压点化了一下说:“苦命的娃娃,你先在上台洞口歇息一会”。翠花刚一坐下,跟线追踪寻找她的王银匠家丁,翠花哥哥,羊娃家人都纷纷赶到山上。刚巧,他们碰上老道人,询问翠花姑娘去向,老道人顺手一指:“那就是你们要找的翠花姑娘”!这时,恰好日出,这一伙人赶到山顶,只见一只手,不见人身,翠花姑娘已经坐化了,只有一只手未化,伸向空中,手里还有一条白线。

此后,每年六月六日,翠花的哥哥和羊娃都要到山上来朝祭一回。说是接翠花的灵回娘家。去时,骑的毛驴,带的祭品,毛驴撒欢,回来时,毛驴空背,虽不见翠花人影,但毛驴周身冒汗,显得负重累累。人们都说:“翠花姑娘回娘家来了”!久而久之,泾河两岸,渭河两岸,都学着效这种做法,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总要把自己女儿接回娘家团聚,免得像苦命的翠花姑娘那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来历:农闲时,是探亲的时期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

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

在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由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东床择婿时,裸体睡觉,口里大嚼的就是“胡饼”,故相沿成俗。这种“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的精明强干。

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必须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著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其源盖出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崇拜,属于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俗。

据说,我国酒令之“六六大顺”,其原意就是源自上面所说“请姑姑”之俗:由于六月六日处于气候多变时节,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这天天气晴好,让女儿顺顺利利回家来,时间久了,人们的这种思亲之情就反映在酒令中了。

...为什么六月初六这一天已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

过去中国农村有一个风俗,就是每逢农历六月初六,人们都要请回已出嫁的姑娘,把她们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这个风俗跟春秋时期的国相狐偃有关。

狐偃是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的功臣,他做国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许多人给他拜寿送礼。日子久了,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人们也渐渐对他不满了。但由于狐偃位高权重,大家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女儿的婆家是当时晋国的另一个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行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没想到狐偃听不进赵衰的苦口良言,反而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就气愤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亲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掉狐偃,为父亲报仇。

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想到妻子毕竟是狐偃的女儿,想探探她的心思,就问她:“像你父亲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丈夫听了这话,就把杀岳父的计划说了出来。

妻子一听,吓了一跳,愣了半天才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胆颤,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对亲生父亲又不能见死不救。到了六月初五,她终于忍不住跑回娘家,问母亲:“丈夫和父亲,哪一个更亲近呢?”

母亲见女儿神色慌张,料定有事发生,就说:“父亲好比你的头,割下来就再也长不出来了;丈夫好比身上的衣服,这件没了还可以换一件。”女儿听了这话,就把丈夫的计划和盘托出。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就知道机密败露,失魂落魄地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请,见了女婿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翁婿二人一起骑马来到狐偃府上。在寿筵上,狐偃说:“我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自己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女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又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女儿救了父亲一命,理当受我一拜。并希望贤婿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计前嫌,两家和好!”一席话,说得女儿女婿又惊又喜。

总结: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二人比以前更加和睦了。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都要请回女儿、女婿团聚一番。

这件事情传了出去,老百姓纷纷仿效,也都在六月六的时候接回嫁出去的姑娘,图个“家和万事兴”。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六月六也就被人们称为“姑姑节”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