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唐杜牧(赤壁唐杜牧朗读)

赤壁唐杜牧(赤壁唐杜牧朗读)

一、赤壁,唐杜牧了解了哪些历史故事

1、《赤壁》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写的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周瑜破曹兵的故事。杜牧生于公元八0三年,大约卒于公元八五二年,是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为了和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区别,人们习惯上把他称作“小杜”。杜牧擅长写作长篇歌行,尤其擅长写作七言绝句。更能在这种极为短小的诗歌形式中容纳丰富的内容,并且在艺术上有它的独特性,成就很高。他的绝句,语言精粹凝练,情致委婉深厚,摇曳多姿。在风格上,则清新俊爽,不同于盛唐诸作的浑厚凝重。

2、这是由于杜牧绝句并不是一味地在概括与含蓄上下功夫,他更着意追求新颖和细腻,表现特有的韵味和才情,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二、赤壁杜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赤壁》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身怀抱负,却不得重用的郁闷和愤懑之情,这首诗是我国著名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体裁是七言绝句,是诗人杜牧游经古战场赤壁时,有感三国英雄人物而成败所写下来的。

2、《赤壁》杜牧〔唐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

三、杜牧赤壁写的时间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四、赤壁杜牧理解性默写

1.《赤壁》中,诗人大胆假设,提出迥异于常人的历史观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在《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赤壁》中,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诗句是:折载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赤壁》中,表达作者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赤壁》中,诗人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械统治者不要寄予侥幸的诗句是:东凤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赤壁》中含有典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赤壁》中,诗人设想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从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写起的诗句是:铜雀春深锁二乔。

9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10.《赤壁》中写兴感之由(发出感叹的原因)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1.《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2.《赤壁》中,作者进行逆向思维,大胆设想,提出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赤壁杜牧古诗解释

1、《赤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词如下: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