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写了几个皇帝
16个皇帝
明朝皇帝(16位)都写了
分别是:
姓名庙号谥号年号陵墓
朱元璋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
朱允炆惠宗让皇帝(又谥惠帝)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
朱棣成祖(原为太宗)文皇帝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
朱高炽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献陵
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朱祁镇英宗睿皇帝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朱祁钰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朱见深宪宗纯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朱佑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朱厚熜世宗肃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
朱载垕穆宗庄皇帝隆庆(1567年——1572年)昭陵
朱翊钧神宗显皇帝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朱常洛光宗贞皇帝泰昌(1620年)庆陵
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朱由检毅宗(原为思宗)烈皇帝崇祯(1628年——1644年)
明朝那些事儿有几部
一共七册。
分别为:
1、《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洪武大帝》(旧版名《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
此册主要描写由1344年太祖朱元璋入皇觉寺当行童至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期间的历史。
2、《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万国来朝》(旧版名《明朝那些事儿:贰》)
此册主要描写由1402年成祖朱棣登基至1457年夺门之变期间的历史。
3、《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妖孽宫廷》(旧版名《明朝那些事儿:叁》)
此册主要描写由1457年英宗朱祁镇复位至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期间的历史。
4、《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粉饰太平》(旧版名《明朝那些事儿:肆》)
此册主要描写由1521年世宗朱厚熜登基至1562年严嵩被撤去内阁首辅一职期间的历史。
5、《明朝那些事儿:第伍部帝国飘摇》(旧版名《明朝那些事儿:伍》)
此册主要描写由1562年徐阶担任内阁首辅一职至1599年朝鲜之役结束后明军班师期间的历史。
6、《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旧版名《明朝那些事儿:陆》)
此册主要描写由1582年张居正逝世至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驾崩期间的历史。
7、《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大结局》(旧版名《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此册主要描写由1626年清太宗皇太极登基至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期间的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在网络上连载的关于中国明朝历史小说,作者为当年明月。于2006年3月10日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其内容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诞生,终于崇祯帝朱由检。《明朝那些事儿》在网络连载期间,每月点击率逾百万人次。
后来,《明朝那些事儿》集结成书籍刊行,在台湾发行了繁体中文版本。之后被翻译为日文、韩文及英文等多国语言。
写作过程
《明朝那些事儿》于2006年3月10日开始于中国天涯社区发表。
截至2008年3月,当年明月发表至万历朝的国本之争,4月发表至李成梁经略辽东与努尔哈赤的崛起,7月写魏忠贤事。2008年底发表至崇祯初年,袁崇焕伏诛事。2009年1月初发表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剿寇。
当年明月每天以发表文章一小篇,字数不足一千字,周末时大多休息不发表,有时会连休数天,并公布于网络上。2009年3月21日,《明朝那些事儿》连载完毕。
《明朝那些事》中出现过哪些人物事迹
1、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2、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3、土木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屡次侵犯明朝领地,明英宗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帝国边境决战。
明军刚到达大同,获得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
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
余下部队移师于土木堡被瓦剌袭击,明军战败投降,伤亡过半,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大臣战死。当时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
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4、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
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当天,朱祁镇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天顺元年(1457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弃市,籍其家。并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
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初一,废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西内。
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三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葬金山,毁其所建寿陵。其妃嫔也都被赐死殉葬。
5、大礼仪之争
朱厚熜15岁时,以藩王身份继皇帝位。从明正德十六年(1521)到嘉靖三年(1524),以杨廷和为首的旧阁权集团同张璁等新进士大夫之间围绕着当时“继统”与“继嗣”的礼仪形式所进行的“大礼议”之争,前后经过三个回合,最后以张璁等人的主张得到采纳而告终。
“大礼议”的论争不仅是当时旧阁权集团与新进士大夫的冲突以及新皇权与旧阁权冲突的交织,更体现了正统程朱道学(理学)与新兴王阳明心学的冲突和较量,其实质是天理与人情之争的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那些事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夺门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靖难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礼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