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慕双周柏春(姚慕双的母亲周勤侠简介)

姚慕双周柏春(姚慕双的母亲周勤侠简介)

本文目录

  1. 周柏春先生有多少徒弟
  2. 姚慕双和周柏春作品有哪些
  3. 周柏春的对弟子的教导
  4. 周柏春的名字由来

周柏春先生有多少徒弟

1949年周柏春和姚慕双开始教徒弟,学生就是如今双字辈的演员,其中最早一批学生,师从周柏春已有整整59年。从滑稽技巧的传授,到舞台上的搭档演出,周柏春培养徒弟始终不遗余力。(“双字辈”滑稽演员童双春:是我们的老师主动让台,他是可以说是滑稽界红极一时的人,自己退到后面,把我们推到前面压台,自己做配角,把我们推上去当主角)在周柏春的经典滑稽戏《满园春色》中,众多“双字辈”的徒弟,就已经有了精彩演出。(《满园春色》实况一点)而众多徒弟当中,模仿周柏春最神似的要数王双庆。虽然如今他也已经77岁高龄,但是老师传授的表演方式,他还是记忆犹新,模仿起来也游刃有余。(“双字辈”滑稽演员王双庆:周老师讲起来,他站上去,脸似笑非笑,人家已经要笑了,他很稳的,不像人很着急的,喉咙口没痰他也要咳,嘴唇摸摸,笑笑,我现在学有点腔调,亲爱的同志们,你们好,我是周柏春)在周柏春和姚慕双的悉心培养下,双字辈的滑稽演员,逐渐成为上海滑稽的中坚力量。他们表演的《看电影》、《打电话》、《拔牙齿》等滑稽戏,如今也已经成为一代经典。(选一段最好笑的)在舞台上,周柏春总是教徒弟如何插科打诨,而在舞台下,他也总是非常严肃地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双字辈”滑稽演员李青:他说你今后唱戏要注意,唱戏台上的演员,演戏要先演人,演自己要做人,做人做得好,你就可以演好的戏)如今周老先生已经与世长辞,在周日即将举行的周柏春追悼会上,几乎所有的双字辈滑稽演员都将前往送别恩师,送别这位传奇的滑稽大师。

姚慕双和周柏春作品有哪些

姚慕双周柏春]学生意

[姚慕双周柏春]学评弹

[姚慕双周柏春]新老法结婚(旧版)

[姚慕双周柏春]新开无线电

[姚慕双周柏春]瞎子店

[姚慕双周柏春]无字对

[姚慕双周柏春]铁大伯换粮

[姚慕双周柏春]甜蜜的痛苦

[姚慕双周柏春]算命

[姚慕双周柏春]十三个人搓麻将

[姚慕双周柏春等]大闹明伦堂

[姚慕双周柏春]昨天

[姚慕双周柏春]保护视力

[姚慕双周柏春]差距

[姚慕双周柏春]唱歌

[姚慕双周柏春]吃酒水

[姚慕双周柏春]高价征求意见

[姚慕双周柏春]歌唱专家

[姚慕双周柏春]各地堂倌

[姚慕双周柏春]汉朝

[姚慕双周柏春]教师失笔

[姚慕双周柏春]林雪梅

[姚慕双周柏春]卖报之歌

[姚慕双周柏春]你在想点啥

[姚慕双周柏春]宁波话

[姚慕双周柏春]骗大饼

[姚慕双周柏春]七十二家房客

[姚慕双周柏春]昨天

[姚慕双周柏春]拉黄包车

[姚慕双周柏春]骗银楼

[姚慕双周柏春]不服老

周柏春的对弟子的教导

周柏春和姚慕双共同培育了大批滑稽戏人才,仅“双字辈”就有近30人,如王双柏,王双庆,吴双艺,童双春,李青等。对钱程等更年轻一辈的滑稽演员,周柏春也是关爱有加。滑稽明星钱程回忆说,他的《十三人搓麻将》就是周柏春亲授的。钱程说:“那时,我就到周老师家里学艺。学会后,周老师还会问:‘什么时候再来啊,我再给你说一说啊。’”之后,周柏春又把自己最拿手的《说英语》也传授给了钱程。钱程说:“这是姚周的吃饭家什呀,他都毫无保留地全教给了我。”钱程深切地感到:“周老师走了,再要出现像他那样的冷面滑稽,太难了。”

现在滑稽功夫很深的严顺开,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1963年一分到上海滑稽剧团就傻了眼,因为他对怎么逗人笑一窍不通。严顺开回忆说,他和周柏春先生合作的第一部滑稽戏叫《一千零一天》。开排时严顺开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周柏春先生就做他思想工作。结果严顺开的首演很成功。以后的新戏演出中,周柏春总是坐在台下观看,这给了严顺开极大信心。

作为曾经受过周柏春指点的年轻一代,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滑稽演员王汝刚回忆说,虽不在同一个团,但他经常能得到周柏春的无私指点和帮助。性情和气的周柏春从不训斥青年人,总是以鼓励为主,激发年轻演员的潜力。周柏春没有门户之见,无论是不是他门下的弟子,他都加以悉心指导。在晚年,他不但常为年轻演员开讲座传授技艺,还时常亲临现场看青年演员的演出,并在演出后提出中肯意见。“在周老师身边,年轻演员都有如沐春风之感。他真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王汝刚感慨。

周柏春的名字由来

姚慕双、周柏春是一对同胞兄弟。姚慕双为“阿大”,周柏春是“三弟”。“阿大”原名姚一麟,自幼欢学习方言,模仿各种市声土语,有时在弄堂里学着喊几声“修阳伞!阿有啥坏格橡皮套鞋修哦!”有的居民信以为真,拿着坏阳伞、破套鞋跑出来找人,吓得他一溜烟逃之夭夭。

上学时,姚一麟改名姚锡祺。姚锡祺在“沙利文”做了一个时期,家庭经济略有好转,不料又遭失业。闲坐无聊,想起同学姚敏兄妹在电台播音唱歌,就跑到电去找他们玩玩。因为姚锡祺英文好,有时就帮他们唱几首英文歌。这档节目倒也别具一格。然而,姚锡祺无意向唱歌方面发展,他钟情的是滑稽。在这家电台和姚氏兄妹做前后档的是稽艺人何梅生。何梅生看中姚锡祺是块料,姚锡祺也有投入何氏门下之意。1938年4月,经人从中合,何梅生让姚家出100元钱,办了一桌酒,请了几名滑稽同行光临,正式收姚锡祺为徒。梅字古文别写作“”,何梅生以“双呆”为艺名;而锡祺则取仰慕乃师之意,改名“慕双”。

拜师入行,并不等于就有了饭碗,姚慕双连给师傅当下手的机会也捞不到。母亲周勤侠果断地一咬牙:“好,既然入了行,就要好好唱,唱出个名堂来!我们自己到电台上买一段间,自己拉广告,自己开节目!”

东拼西凑,买了时段,请了下手。姚慕双在一家私人电台的目开出来了。可是,偌大的上海滩,有几个人知道你姚慕双?有哪家厂商心甘情愿地把广告费交给你初出茅庐小伙子?

一个月下来结算一下,竟然入不敷出,大蚀其本。

于是,“三弟”出场了。

“三弟”原名姚一龙。因华北被日军所侵,国人都有振兴民族、不做亡国奴的呼声,其父将姚一龙改名为姚振民。姚振民崇拜滑稽名家刘春山。用家里的无线电(如今通称收音机)收听刘春山的节目成了每日必修课;放了学往家里奔,生怕错过了刘春山的播音时间。

有时放学晚了一点,在回家路上刘春山的节目已经开始。幸好当时一些商店流行在门口装只大喇叭,播放电台节目,招徕行人。有家水果店,老板大约也喜欢刘春山,到时间总是放他的节目;姚振民就直往水果店而去,站着听完了再回家。

姚慕双在电台演唱之际,姚振民正在工部局所办的育才公学(今育才中学前身)读书。“育才”是一所公办的名牌学校,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至少也出身于商人或职员家庭。现在,哥哥眼前陷入了困境。出于对哥哥的支持,与哥哥一番“鬼商量”,姚振民决定下课后就上电台为哥哥当下手。

慕双本来对弟弟并不抱多大望,只是作为权宜之计,搭搭腔,“闹猛”(热闹)一点,混一个阶段再说,不料姚振民对刘春山的表演技巧、出噱方法早已烂熟与胸,一开口俨然老于此道者。再加上他把学校学到的文学、历史、数学、理化等知识有意无意地引进对话之中,出言吐语显示出几分“书卷气”;这些在大多出身贫民的“老滑稽”的节目中是听不到的。听众耳目为之一新,很快他引起好感;纷纷打电话到电台,向姚慕双询问他的“无名下手”究竟是何许人也?

这下轮到姚振民尴尬了:不公布姓名吧。听众是衣食父母,要是割断了和他们的感情联系,得罪了他们,将把哥哥的这档节目一道打翻;公开姓名吧,势必引起校方和同学的注意,育才公学的名声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唱滑稽”之间,距离不是一点点,张扬开来很可能被学校开除;即使不被开除,同学们的白眼也会让人受不了。

晚上,以母亲为“主席”的家庭会议开始,主题是讨论如何找出一个两全之策。最后决定:听众的询问一定要回答,姚振民三个字又一定不能公开。唯一的法子就是想一个假姓名。姓什么呢?母亲姓周,那也姓周吧!名字呢?他祈愿母亲长寿健康,松柏长青,他们大树底下好庇荫,就要“柏荫”吧。再说,艺人中叫什么“伯英”“伯鹰”的也不少;“周柏荫”倒也蛮像个艺名。

第二天,姚慕双在播音时代姚振民报名了:“许多听众打电话来打听我搭档,谢谢大家的关心。现在我老听众介绍,我的搭档叫……”临时编造的假姓名让姚幕双一时竟想不起来了。他略一停顿,回忆昨晚的思路,周和柏两个字想起来了,第三个字依然无影无踪:“叫周柏……”接着一个“春”字冲口而出。那时播音都是直播,一言出口,电波飞扬,早已送入听众耳鼓中,要改再也改不过来了。

于是,只得将错就错。于是滑稽演员“周柏春”就这样十分滑稽地降生到滑稽界中。

周柏春曾不感概地说:“我姓周是当时社会所逼的权宜之策;想不到就此一‘周’,就‘周’了几十年,连我的儿子孙子也一直要‘周’下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