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区别(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

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区别(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

一、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的不同在哪里

1、小康社会是解决温饱,提高生产,均衡发展。

2、大同社会是天下皆孝,安居乐业,人人无私。

3、小康社会更注重于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大同才是是最终社会形态(儒家)。从儒家思想理解,小康主要是发展到天下大同的一个阶段罢了(丰富物质文明阶段,到物质与精神到达最终和谐阶段)

二、大同和小康有何区别

1、大同社会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小康社会的特点是:生活宽裕,吃饱穿暖。这两者的差异在于:大同社会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一个社会形态。他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很富裕,而小康社会,就是一部分富有的人带动另一部分不富有的人。

2、《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以《礼运》为篇名,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

3、造成《礼运篇》脍炙人口的倒不在于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是由于冠於篇首的“大同小康”思想,为后世人描绘了一个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图案,故后世有“礼运大同”的说法。

4、“大同”和“小康”,是相对的两种社会形态,在对立之中相得益彰。按古代说法即认为《礼记·礼运》篇的“大同”之说是受墨家或道家的影响。

三、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关系

关于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关系如下:

1、过去的理想大同社会:人人平等,按需分配!

2、现在的小康社会:有限的人人平等,有限的按劳分配!

3、大同社会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小康社会是我们正在实现的原有目标。

4、在原有计划中,大同社会是小康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小康社会是大同社会生活保障的前提!

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比较,透视儒家文化的独特性儒家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帝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者,不必为己;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儒家小康社会:大道之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如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同社会类似共产主义社会,但比共产主义社会更合理;小康社会比社会主义社会更现实,更可操作。

儒家大同社会,可欲不可求;小康社会是个理想的现实社会,可欲可求。“道德仁义礼,是境界越来越差了”吗?非也!有人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一个人在广阔的原野奔跑,那是个道的世界,可以没有任何规则可言,但是当伴随着人数的增多,一个人的无拘无束的时代也将完结,而且是必将完结,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是不得已必然结果的描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才可以享受道的管理,而到了泱泱大国只能由礼管理的礼制社会。很难想象没有交通规则,我们现代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城市。现代人,只能以小国寡民的心态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以礼规范各自的行为参与生活。解老不能靠文字训诂,否则你只能成为堆积千年的一点流沙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