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手法和主旨
1、艺术手法: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描写了月色中,烟波浩渺而透明清澈的春江远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诗人在感受着美丽景色的同时,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情不自禁的由江天月色,引出对人生的思考: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到“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描写了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本诗没有露骨的相思之句,未著粉黛,自有腴恣,月光神魂统领幽思。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多变,可谓神来之笔。月下流着憧憬与悲伤,一种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憧憬与悲伤,“独上高楼,楼上有人愁”而非为赋新词强愁。
二、春江花月夜逐句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个一项同社全尸起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给我们表现了一副非常的气派的壮观的春江花,月夜景色,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这幅景观的美丽
三、春江花月夜逐句对照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对照赏析: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江潮水涌动,与大海相连,明月从海上升起,与潮水一同涌动的壮丽景象。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两句诗描述了月光照耀在春江上,波光粼粼,千万里春江都笼罩在明月的光辉下的美丽景象。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这两句诗描绘了江水蜿蜒曲折地绕过芳香的原野,明月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林,像细密的雪珠洒落在枝头的景象。
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两句诗描写了月光皎洁明亮,使得空中的霜花仿佛也在飞舞,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的美丽景象。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两句诗描绘了江水和天空融为一体,没有一丝微小的灰尘,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中孤独的月轮的美丽景象。
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两句诗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到月亮的人,以及江月是何时开始照耀人类的。
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生世代不断更替,而江月却年复一年地相似的感慨。
8.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两句诗表达了不知道江月在等待着什么人,只看到长江水不断地送走流水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