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什么是太空水稻)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什么是太空水稻)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以及什么是太空水稻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嫦娥五号“太空稻”迎来收割,太空稻是如何培育出来的

1、据悉,太空水稻种子中有4万个基因,这些基因在深空环境中发生改变后可以被定向追踪,从而找到有用的优秀基因。在地面上,研究人员使用射线和重离子等辐射,或者在微空间中模拟微重力环境。

2、据专家介绍,根据航天育种规律,经过4-5代,可以稳定水稻的优良性状,进而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水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3、7月9日上午,夏日炎炎,稻香飘飘。在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的大田里,华农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涛和航天育种中心副研究员、实验室主任王加峰正在田里收割水稻。

4、8个月前,这些稻种跟随嫦娥五号航天器进行了一次长达23天的环月旅行,在深空环境中历经宇宙射线的照射,并安全返回地球,“落户”广东。

5、8个月后,田垄边的15-1号水稻已有大半个人高,金黄的稻穗把它都压弯了腰。它的每粒稻种约有1厘米长,通体呈米白色和褐色,捧在手掌里有点扎人。

6、这批水稻采取的是单穴单株的插秧方式,从空中俯瞰可以发现,这片实验田略显得有些稀疏。在它们的两侧,两片稻田像“格子”一样蔓延出去,每个格子都呈现出青黄有差、高低各异的不同性状。

7、不久后的秋季,这批“中国天稻”的后代将在实验室里开始育秧,并被移栽到大田里;未来几年,它们会在广东的土地上继续自己的世代繁衍,纯化优良性状,有望成为100%中国原创的水稻新品种。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华南农大试验田,预计何时能收割

1、据报道,今年2月份搭乘嫦娥五号的“太空稻种”回到地面,经过育种、移栽、播种等过程,2021年7月9日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迎来收割。

2、嫦娥五号搭载的太空稻种于3月29日离开温室,移栽田间,成功“安家”。3月29日上午8时左右,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加峰博士带领团队4人开始在温室拔秧,拔下的秧苗被放到若干烧杯里面,经过50分钟左右的车程来到位于广州增城的华南农业大学试验田基地。

3、经过拉绳、摆秧等准备工作,嫦娥五号“天稻”被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插入田间。在同一块田地里,还有“长征五号”稻种、重离子辐照稻种,后期研究人员将分别对深空搭载、近地轨道搭载、地面模拟这三种稻种进行对照,以选育出最优品种。

4、据了解,这批水稻采取的是单穴单株的插秧方式,从空中俯瞰可以发现,这片实验田略显得有些稀疏。在它们的两侧,两片稻田像“格子”一样蔓延出去,每个格子都呈现出青黄有差、高低各异的不同性状。

5、跟随嫦娥五号探测器“奔月”的太空稻种相较之前的太空之旅的特殊之处

6、嫦娥五号的“太空之旅”达到了月球轨道,是前期空间搭载所未到达的深空环境,在深空环境下,生物体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因素,预期可能产生更加显著的遗传效应,对于理解空间生命科学及创新航天育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7、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专家杨红善也指出,与以往相比,一方面嫦娥五号飞行距离更远,另一方面其飞行过程中会遭遇范艾伦辐射带和太阳黑子爆发,产生特殊的空间诱变效应。深空诱变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可能会更加强烈。

8、多年来,空间诱变育种在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诸多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培育的蔬菜、花卉、林草等植物新品种累计种植推广面积超过240万公顷。专家指出,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无论是基因组水平,还是表观遗传学水平,空间诱变育种创造出了大量的新变异、新性状,丰富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支撑。

9、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嫦娥五号“太空稻”迎来收割:每粒稻种约1厘米长中国原创水稻新品种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太空稻与常规水稻有什么不一样

1、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成功登月,为深空开展空间诱变实验和航天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其中“太空稻”项目为大家所熟知。

2、据央视新闻报道,嫦娥五号搭载的水稻种子目前生长良好,已经长成稻苗。

3、3月29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将这一批“太空稻”由温室大棚中转移出来,将移栽至室外试验田。

4、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成功登月,为深空开展空间诱变实验和航天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其中“太空稻”项目为大家所熟知。

5、据央视新闻报道,嫦娥五号搭载的水稻种子目前生长良好,已经长成稻苗。

6、3月29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将这一批“太空稻”由温室大棚中转移出来,将移栽至室外试验田。

7、此次嫦娥五号搭载的水稻种子,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品种为“航聚香丝苗”,共计40g。

8、目前,这一批水稻苗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科研人员分别对每一组水稻进行编号。

9、转基因作物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的新品种,如转基因大豆是将非大豆植物甚至动物、微生物的基因导入而产生的变异。

10、而太空育种则是让作物的种子自身发生变异,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因此太空稻并不属于转基因食品。

11、而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

12、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

13、因此,专家认为,大家所担心的食用安全性问题也是有所保障的。

14、太空稻与常规水稻有什么不一样?

15、太空水稻培育出来的新型品种具有变异大,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和抗病力强的特点。

16、这种水稻品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之后,能够有效地缩短杂交育种的周期。

17、比如说,经过太空诱变培育出来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其植株就比正常的要低14厘米左右,生长周期也缩短13天,而产量却可以增长5%-10%。

18、总的来说,推广太空稻项目不仅是为了培育优质稻种,重点是为了粮食生产安全作为主要出发点。

19、另外,据悉此次搭载预期成果还有为我国“种子安全”提供自主“种子芯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至试验田!太空稻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特点

1、这几年我国在航空上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的,并且每次都会有新的成果诞生。

2、在嫦娥五号任务的多项科学实验中,在太空种水稻是其中之一。

3、经过一个多月的育种,嫦五带回的稻种已长成稻苗。

4、这些青葱的稻苗,将离开温室大棚,移栽到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的试验田内。

5、那么太空稻有什么特点呢?这几年我国在航空上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的,并且每次都会有新的成果诞生。

6、在嫦娥五号任务的多项科学实验中,在太空种水稻是其中之一。

7、经过一个多月的育种,嫦五带回的稻种已长成稻苗。

8、这些青葱的稻苗,将离开温室大棚,移栽到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的试验田内。

9、很多朋友都是第一次听说太空稻,那么太空稻有什么特点呢?

10、此前人民日报曾报道,嫦娥五号搭载的水稻种子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品种为“航聚香丝苗”,共计40g。

11、这个种子出自“太空世家”,它的“父亲”华航31号和“母亲”航恢1508都去过太空,华航31号是利用空间诱变及现代生物学技术培育出的超级稻,而“航聚香丝苗”自身属于香型、多抗、优质、丝苗型水稻新品种。

12、2020年12月23日,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搭载种子交接仪式。

13、12月28日,一些“奔月”水稻种子就已发芽,研究人员也正在准备进行后续研究。

14、以下消息仅供参考,根据网上目前能够得到的消息,我们可知:

15、太空水稻是指经过太空射线诱变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水稻,其实质即水稻,水稻是多细胞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16、这种水稻品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之后,能够有效地缩短杂交育种的周期。

17、比如说,经过太空诱变培育出来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其植株就比正常的要低14厘米左右,生长周期也缩短13天,而产量却可以增长5%~10%。

18、更矮的植株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而更短的生长周期可以减少温差,提前收获,并且还能够增加产量。

19、有关太空稻大家还有想了解的知识吗?你认为太空稻在未来会在我们生活中真正的普及吗?其实大家可以拭目以待最终的成果。

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太空水稻、嫦娥五号太空稻移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