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吴起县的来历
陕西吴起县的来历是为纪念战国名将吴起而命名吴起。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边县首置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而命名吴起。属陕西靖边县。
1942年设吴起县,因镇为名。不久改吴旗县。属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1949年吴旗县撤销,1950年吴旗县恢复,属陕西省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5月,又属称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1958年撤销吴旗县与志丹县的合并,1961年恢复吴旗县制。
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延安市,吴旗县属之。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吴起县,仍属延安市。
吴起县风景名胜
1、古城堡寨
吴起县古时曾是边陲要地,为少数民族角逐之战场,本县境内现存的有记载的古城有17座,具有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主要有:定边城、宁塞城、白豹城、横山寨(今走马城)、鸡嘴堡、矜戎堡(今新寨)、通庆城(今锁阳城)、绥远寨(今田百户城子)、通化堡(今琵琶城)、九阳堡(今张城子)。
2、长城
吴起县境内长城遗址有两道,白于山以北为明长城,县城南为战国时期秦长城。战国时的秦长城。吴起县境内的这段古长城遗址,从吴起西边入境蜿蜒于山岭,时而东行,时而东北行,绵延230千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吴起县
吴起县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而命名吴起。属陕西靖边县。
相关说明
吴起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位于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边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地貌属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境内有无定河与北洛河两大流域,地形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
从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林草覆盖率达到49.6%。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吴起县常住人口为146167人。
延安各县名字的来历
1、宝塔区
原为县级延安市,因境内有著名的延安宝塔而得名。
秦时设高奴县,三国至南北朝,境内先后设临真县、广武县、沃野县、真川县和丰林县。隋时设延安郡,同时在境内设肤施县。唐代设延州和延安郡,宋升为延安府,明清仍称延安府,民国改称延安县。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称延安县。1972年,撤县设市。1997年,延安撤地设市后,改称宝塔区。
2、延长县
唐广德二年(764)始改为延长县,取延水长流入黄河之意,改属延州。
3、延川县
以县城脚下河流古名"吐延水"得名
4、子长县
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
5、安塞县
宋以“安定边塞”之意设安塞堡,属绥德军辖。元初(1252)置安塞县,县从堡名
6、志丹县
史称保安军、保安州、保安县。193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而命名为志丹县
7、吴起县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靖边县首置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而命名吴起。1942年设吴起县,因镇为名。不久改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吴起县。
8、甘泉县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甘泉县,因城南有泉,水质甘甜而得名。
9、富县唐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洛交县城兼设鄜州,1912年废鄜州设鄜县。1940年4月2日解放。1958年并入洛川县。1961年复设鄜县。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为富县。
10、洛川县
汉高祖元年(公元206年)始置鹿县。后秦姚苌建初八年(公元388年)分鹿县北部设洛川县,因洛河水穿境而过故名。
11、宜川县
宜川历史悠久,古系雍州之域,西魏大统三年,始置义川县,至今有近1500年历史。宋太平天国初,为避太宗匡义名讳,将义川改为宜川。
12、黄龙县
黄龙县得名于黄龙山,其山在历史上,一直被誉为“冯翊屏障”。
13、黄陵县
1944年改设黄陵县,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
扩展资料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大业三年(607年),在肤施置延安郡。”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境内有各类文物遗址点8545处,其中革命遗址445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