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虞美人》
悼念的是他死去的妻子卢氏。
写作背景: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性德与卢氏结缡。三年后,卢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词,以寄托哀思。
原文: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银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⑾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白话译文: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
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上片首先由秋雨梧桐、秋蛩哀鸣引发出对旧情的追怀,进而企图在旧地重游中寻觅芳踪。然而时过境殊,昔时采香之处已经杳非前日,何况情事隐秘,即使拾得旧情人的遗物,也只能徒增遗恨。
下片由“回廊”切入。“回廊”在纳兰的词中多次被提到,应和其早年的一段恋情有关。这个地方寄托着往日的甜蜜和此时的哀伤,是触发词人复杂情感的重要媒介。重游回廊,物是人非;相思入骨,心事成灰。
结句“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和首句“银床淅沥青梧老”在时间上遥相呼应,在直抒胸臆中包含着由于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无尽悲哀。末句虽自竹屋词化得,用在此处乃熨帖天然,全自肺腑流出。
全词抒情自然,采取的是触景伤情,抚今追昔的抒情方式。该词表面明白如话,水波不兴,实则用典绵密,潜流滚滚。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纳兰性德善诗古文辞,尤工于词,后又潜心经史。其词风哀婉动人,直追五代,著有《纳兰词》、《通志堂集》。另编有读书札记《渌水亭杂识》四卷,《通志堂经解》等,并收入《四库总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纳兰容若最有名的十首诗
纳兰容若最有名的十首诗如下: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
3、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容若《浣溪沙》。
4、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容若《画堂春》。
5、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纳兰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
6、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纳兰容若《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7、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纳兰容若《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8、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决。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容若《蝶恋花》。
9、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纳兰容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10、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纳兰容若《沁园春》。
纳兰容若的≤虞美人≥ 欣赏
虞美人之三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如果逐字翻译,词的意境不在,以下为意译!
眼前所见,仍是十年前的旧迹,胸口跳动的,仍是十年前的那颗心。我把对你的记忆和感情,顽固封存,如同藏入铁盒深埋土底。那铁盒表面会因雨水的侵蚀和氧化形成锈渍斑斑,但封存在当中的记忆却是簇新,如三月新盛桃花。又或许,十年光阴坚硬有痕,我已经萧瑟老去,以同你的离去一样迅疾的速度老去。我站在这里,你还认得出我来么?我已不是十年前的那个人。
时光划破我的胸口,叫你看清我的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容若虞美人写作背景
1、写作背景:十三年(1674年),纳德与卢氏结三年后,卢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词,以寄托哀思。
2、原文:银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