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若水”什么意思
君子之交淡若水”,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推崇的理想交友境界;甚至奉为交友的准则,舍此莫取。“纯洁而伟大的友谊”被捧上了天,仿佛美神维纳斯一样理想和完美。确实,诸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刘/关/张的义交,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己之遇,确实堪称”淡若水”的”君子之交”.无论富也罢,穷也罢,都能够同甘共苦,心灵交通,道貌岸然义相砥,为了朋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毕竟很少.固然”人间自有真情在”,但视友情至高无上,努力达到”君子之交”的境界,为此甚至抛去前程富贵,这样的人为数毕竟甚少,以典型代替一般,以理想的特例代替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毕竟太片面无力了些.
这样一说,是不是有点否定了”君子之交淡若水”呢?不是的.”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积极意义,主要休现有两个方面吧!
首先,”君子之交淡若水”是一种理想的交友境界,它鼓励人们在交友中朝着这个方面去努力,这样,虽然达不到那种境界,但毕竟使友情更纯洁一些;也如同虽然进不了花园;便通过努力接近了花园,可以嗅到鱼花的芳香,可以看到出墙的艳枝,在一定程度上可使身心得到熏陶和愉悦,总比胶在追名逐利中,不择手段地互相利用要好的多.
其次,”君子之交淡若水”,也可以指导人们在朋友交往中要注意的相互关系的”度”,这个”度”如果不适当,就会变成扼杀友情的绳索.”君子之交淡若水”是与”小人交甘若醴”相对而言的.群子之交,朋友这间有个适当的距离,但心灵相印,紧密地贴在一起,小人之交,常常胶在一起,密切无间,但心灵上互相隔膜,难以沟通.君子之交,对朋友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小人之间,说朋友想听的话,做朋友想做的事.
朋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也符合生活常规.马路上车辆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否则会互相顶撞;朋友之间整天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必然也会产生矛盾与磨擦.从而会伤害到友情.
“君子之交淡若水”的下一句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注释】
选自《庄子·山木》。醴:甜酒。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得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
【赏析】
因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淡的像水一样。这里的“淡若水”不是
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的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
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小人之间的交往,包含
着浓重的功利之心,他们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
表面看起来“甘若醴”,如果对方满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时,很容易断绝,他们之间
存在的只是利益。所以与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什么意思
君子之交淡如水,亦作“君子之交如水”。亦作“君子之交淡若水”。指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语出《庄子·山木》:“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君子:古代指道德高尚的人,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
交:交情。
【君子之间因心怀坦荡,所以无须存有戒备之心。不用讲究太多礼节及客套语,不用太过谦卑。可以轻松自然,心境如水一样清澈透明。】
当代广义也表达真正的朋友平时交往可能并不频繁,联系也可能不多,但是双方确实是交心交底的,如果一方真的需要帮助,另一方一定会两肋插刀。就像鲁迅和瞿秋白以前从未谋面,只凭书信往来,就相互信任;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陆小凤和西门吹雪的交情也是一样。
这经典之句,对于我们交友,很有教益。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中,没有人不需要友情,大家都需要朋友的关心。这种友情,来自真诚,来自无私,虽然没有卿卿我我、甜言蜜语,却会让人感到像阳光那样温和,像雨露一样滋润。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刘关张他们三人的故事一直影响到很多人,同时也证明了刘备做一番大事离不开结拜兄弟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三人感情情深如海,感动无数人,让不少人幻想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二弟和三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简短翻译: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
出自:《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拓展资料:
庄子·山木由各自独立的九则寓言故事组成,每则寓言故事的主旨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不乏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本篇仍主要是讨论处世之道。篇内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而其主要精神仍是虚己、无为。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其为道德之乡乎”,写山木无用却能保全和雁不能鸣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一部分对于揭示篇文题旨最为重要。
第二部分至“其孰能害之”,指出贪图权位必然引起争端,必然带来祸患,唯有“虚己”才能除患避祸。
第三部分至“而况有大涂者乎”,通过赋敛以造钟的故事讽喻不应拘滞于物,真正需要的是顺任自然。
第四部分至“而况人乎”,写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围,说明世途多艰,“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才是处世之道。
第五部分至“固不待物”,通过孔子和桑雽的对话,进一步提出缘形、率情的主张,即顺应自然去行动,遵从本性去纵情。
第六部分至“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写庄子的贫困,原因却在于“今处昏上乱相之间”。
第七部分至“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通过孔子被围时的态度,说明圣人身处逆境也能安然顺应。
第八部分至“吾所以不庭也”,借庄子一系列所见喻指人世间总是在不停地争斗中。
余下为第九部分,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忘形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