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历史
徐家汇地区原是明朝太子太保、东阁兼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的出生地,农业种子实验场,曾有三条河流(肇家浜,法华泾,蒲汇塘)交汇于此,故得名。利玛窦神父及其最初的同事们,为江南天主教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接替他在南京工作的罗如望神父,在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劝化了徐光启,罗神父给他付了洗,圣名保禄。徐光启是上海地区的第一位天主教友,1608年他邀请郭居敬神父到上海开教,他的本家便成了附近地区教会事业的发源地。不久,在这位著名阁老的影响下,有许多农民信奉了天主教,这就是我们上海许多美好会口的起源。至1663年(康熙二年)上海就有两座教堂,六十六所小堂,约四万名教友。
十八世纪,中国天主教会经历的诸多不幸(中西礼仪之争,雍正及乾隆时期的宗教迫害,耶稣会的解散),使江南地区的教会事业陷入困境。传信部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在江南教友多次的请愿后,派遣耶稣会传教士重回江南,至1848年(咸丰七年)耶稣会南格禄会长决定在徐家汇创办一所住院,提供给神父们每年前来避静及做歇夏。1851年(咸丰十年)初,一座与住院相称的圣堂已必不可少了,于是决定兴建一座正式的圣堂。由辅理修士范廷佐(1848年设计董家渡圣方济各主教座堂)拟订建筑图样,罗礼思神父(1860年设计洋泾浜圣若瑟堂)监督营造了一座希腊式的教堂,奉圣依纳爵·罗耀拉为主保圣人。这座希腊式的教堂是上海地区第一座按西方建筑式样建造的教堂。自教堂建成后,徐家汇渐渐取代董家渡,成为了江南教区的中心,建造了一系列教育、文化、慈善设施(1847年建徐家汇藏书楼[现徐家汇藏书楼],1850年创圣依纳爵公学[现徐汇中学],1870年圣母院从青浦迁来[现上海老站/圣衣会院现为上海电影制片厂],1864年创办土山湾工艺院[现工艺美术学院],1867年创立博物院和崇德女学,1873年建天文台[现上海气象台],1848年创立耶稣会大修院(神学院)[现徐汇区政府],1904年建启明女中[现市四中学]等)。到19世纪末,附近教友日渐增多,仅能容纳200余人的老堂已不敷使用,教区决定筹建更大的教堂。1910年(宣统二年)新堂落,教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仍奉圣依纳爵为主保。老堂则划归圣依纳爵公学使用,改称圣母无原罪堂(1994年,老堂和主教府合拆新建主教公署大楼)。由此主教公署等教会机构都移至此地。
徐家汇天主堂由建筑师陶特凡(W.M.DOWDALL)设计,法国上海建筑公司先期于1896年开始搭建工棚雕琢石柱1906年7月31日正式动工,耗时四年建设,1910年10月22日举行落成典礼。圣堂坐西朝东,最宽处34米,进深84米,内高28米。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哥特式建筑风格(强调垂直平面,是真正的挺立,教堂及尖顶似乎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睹其风采,眼要往上看,直至顶部),平面为拉丁十字型。外墙清水红砖砌筑,四周尖拱窗有彩绘玻璃镶嵌其中,墙基用青石,分间处置扶壁。教堂的东立面两座对峙的钟楼高达57米,内有两口大钟,顶上的一对十字架约有一吨重。立面中间由叠涩形成的多层拱券大门,玫瑰花窗及山墙组成,正门上方曾耸立着耶稣抱十字架的圣像。教堂内为方砖地坪,花瓷铺砌,顶脊呈尖拱状。堂中有大小石柱64根,都是用金山石精刻细凿。深长的主殿将进入者的目光和心灵引向远端的正祭台,正祭台在教堂落成时是临时的,1919年复活节前特地从巴黎运来一座精致的祭台安装正中,费用由一位法国富孀捐献。祭台正中安置有圣依纳爵及其他8位圣人像,雕刻精美,色彩鲜明。堂内还另有20座小祭台。横轴由南北耳堂组成,十字交叉点上方曾有一座钟楼。
“文革”中,教堂遭受灾难性破坏,三座钟楼尖顶被拆,所有彩绘玻璃窗全部被砸,历经百年的宗教书籍和已被国务院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木雕祭台、圣像和丝织刺绣艺术品全部被拖到教堂前焚毁。奥地利产管风琴被拆成一堆废铜烂铁,教堂也成了果品仓库。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后,已是满目苍夷的大堂重新归还上海教区。1982年教堂进行了大修,钟楼勉强恢复,但原祭台陈设及彩绘玻璃,管风琴等艺术珍品都无法再现了。
现今恢复了部分在“文革”期间遭损毁的祭台,电子风琴取代了原有的著名管风琴,窗户正在陆续装上富有中国特色的彩色玻璃,使昔日“远东第一大堂”的圣依那爵大堂重现光彩。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游玩攻略
徐家汇的天主堂免费凭票进入,如果路过可以进去看看,不过对着装有要求,不能穿高跟鞋,裙子不能过膝盖,里面不让拍照,可以偷偷在门口拍一张,如果里面有活动人多的时候就没有人管啦,虽然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是单看这房子就看舒服。
小编这里告诉大家,去教堂貌似周一是不给进的,然后穿鞋着装都是有讲究的:不能穿露肩膀露背的上衣,裤子要及膝盖,要穿有根的鞋,一定不能穿拖鞋,建议大家参观宗教场所还是庄重一点吧,对待宗教还是要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 徐家汇天主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教堂坐西朝东,教堂高79米,宽28米,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 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 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生命恰如驾驭轮盘,恰当的比喻。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花岗石镶边,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详。 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主体墙上有巨大圆形花窗,其上镶嵌彩色玻璃,建筑造型挺拔庄严。 外墙用黄沙水泥粉刷,屋顶置有大小不等铜皮圆穹,呈孔雀蓝色,尖顶。教堂有祭台19座,正祭台处宽44米,是民国八年(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祭台正中安置有圣依纳爵及八位圣人雕像,雕刻精美,色彩鲜明。 横轴由南北耳堂组成,十字交叉点上方曾有一座钟楼,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内部的顶部回廊,通过独特的网状设计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让至少三层楼高的大厅不用人工清洗高位玻璃而且保证在教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平常声音说话能传到教堂的任何一个角落。 电话:021-64382595;021-64398913 交通路线: 1、乘坐地铁1、9、11号线至“徐家汇”站,从三号口(漕溪北路蒲西路)出站即是 2、可乘公交42、43、44、50、167、171、198、303、320、548、712、732、816、824、830、836、855路等至“徐家汇”站下,沿漕溪北路向南步行300多米即到;或乘205、920路至“南丹路漕溪北路”站下,沿漕溪北路向北步行250米即到 门票:免费,需凭票参观 开放时间:对教外人士开放时间周六:13:00-16:00,周日:14:00-16:00,每30分钟有义工带领讲解
徐家汇天主堂什么时候可以游玩
徐家汇天主堂开放时间:弥撒:
平日弥撒(周一至周六):6:15;7:00
主日弥撒(周六):16:30;18:00
(周日):6:00;7:30;10:00;18:00
首六弥撒(每月第一个周五):18:00
公众开放:周六:13:00-16:00;周日:13:00-16:30
慕道班:周六:16:00-17:30
徐家汇天主堂景点介绍:
徐家汇天主堂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56号,是上海天主教三自爱国会所在地。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向东,两侧建钟楼,高耸入云。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鸦片战争后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19世纪末,徐光启墓附近地区是上海天主教中心,1906年教会建新堂,1910年完成,即后来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风格建造的教堂。高79米,宽28米,正祭台处宽44米。堂内有苏州产金山石雕凿的64根植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则铺花磁砖。门窗都是哥特尖拱式,嵌彩色玻璃,镶成图案和神像。有祭台19座,中间大祭台是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堂内可容纳2500人同时做弥撒。外观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双尖顶砖石结构,堂脊高18米,钟楼全高约60米,尖顶31米,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堂身上也有一十字架,颇似轮盘状——生命恰如驾驭轮盘,恰当的比喻。堂身正中是盘型浮雕,繁复华丽,远看极像罗马钟表的形状。外部结构采用清一色红砖,屋顶铺设石墨瓦,饰以许多圣子、天主的石雕,纯洁而安祥。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当年曾誉为远东最壮观宏丽的天主堂。每天清晨都有多台弥撒,逢周日与宗教节日,教友济济一堂,仪式盛大。
文革"时期,徐家汇天主堂遭严重破坏,连巳拆下十字架的两个尖顶和大管风琴也不能幸免,教堂被用作仓库,宗教活动中断。1978年后恢复,1980年重修,1982年圣诞节,修复尖顶十字架,重现大教堂哥特式风貌。
徐家汇天主堂的介绍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依纳爵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建筑风格为中世纪哥特式。现在的这座主教座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动土兴建,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整幢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法国中世纪样式。大堂顶部两侧是哥德式钟楼,尖顶。高50米。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教堂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3000余人。1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